历史趣闻

当前位置:邪恶姐 > 历史趣闻 >

古代学生也为“学分”拼命(2)

来源:邪恶姐

    

古代学生的学分怎么算呢?其实宋代及以后的各朝代大多也都实行过学分制。当时叫做积分制,实际上就是学分制。宋神宗熙宁、元丰年间,曾把太学分为外、内、上三舍,外舍升内舍和内舍升上舍的升舍考 试成绩的评定,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等,然后再合成分:其中操行和学业都是优者为上等,一优一平者为中等,两种都是平者或一优一否者为下等。三舍考试都实行积分法。

明朝也采用宋神宗时期的办法,凡国子监的学生都实行积分法,学生积分达到及格者,即可授予相当的官职。国子监按学业程度设为六堂:正义、崇志、广义、修道、 诚心、率性,编其为初、中、高三个级别。在高年级中实行学分制,若在一年内积分达到8分即为及格,而成绩优异的学生,可不受年限的限制提前毕业,破格录用,也相当于现代学校的跳级生。

清代的国子监编制与明代相同。每月进行一次考试,凡月考列为一等者给1分,列为二等者给半分,年终积够8分者为及格,至此学分制的要求越发清晰。

直至民国时期,积分制正式更名为学分制,并更趋于完善。1931年,当时的政府颁布了《学分制统一办法》,通令全国学校一律采用学年兼学分制,并规定大学生4年需修满132个学分才准予毕业,该规定在高等院校中一直沿用至今。

小亲们,点击文章图片可以快速进行(翻页)切换哦~
下一篇

猜你喜欢

分类索引

邪恶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