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趣闻

当前位置:邪恶姐 > 历史趣闻 >

从2016欧洲杯看古代蹴鞠

来源:邪恶姐时间:2017-08-30

2016欧洲杯结束了,几家欢喜几家愁,无论是奇迹般获胜的葡萄牙战队,还是遗憾失败的东道主法国,在这30天里,每位球员和球迷的身上都散发出一种激昂向上的豪迈情怀和精神,或许这和中国宋代的“蹴鞠精神”不经相同,接下来我们则一起从2016欧洲杯看中国古代蹴鞠吧。

从欧洲杯看中国蹴鞠

从欧洲杯看中国蹴鞠

蹴鞠详情介绍

蹴鞠,又名“蹋鞠”、“蹴球”、“蹴圆”、“筑球”、“踢圆”等,“蹴”有用脚蹴、蹋、踢的含义,“鞠”最早系外包皮革、内实米糠的球。因而“蹴鞠”就是 指古人以脚蹴、蹋、踢皮球的活动,类似今日的足球。

据史料记载,早在战国时期汉族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,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,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,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。因此,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、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。

蹴鞠比赛和欧洲杯差不多类似,两汉以前蹴鞠还是多以艺术性出现在人们视野,而后则出现了竞赛性蹴鞠。这种蹴鞠比赛一般设有鞠场,鞠场呈长方形,一般为东西向,设有坐南面北供观赏的大殿,四周有围墙,称为“鞠城”,也就是现今的足球场。

精美蹴鞠

精美蹴鞠

而具体的蹴鞠方法在东汉李尤的《鞠城铭》有所说明:“圆鞠方墙,仿象阴阳。法月冲对,二六相当。建长立平,其例有常:不以亲疏,不有阿私;端心平意,莫怨其非。鞠政犹然,况乎执机!”一句端心平意也道出了赛场上”友谊第一,比赛第二“的人文情怀。

蹴鞠精神发展

蹴鞠发展到唐宋时期,规则方面更加系统化了,和欧洲杯一样有球队、球服、球位、还有固定的球员人数。

比如衣服颜色不同的左右军(两队)分站两边,每队12或16人,分别称为球头、骁球、正挟、头挟、左竿网、右竿网、散立等。球头与队员的帽子亦稍有区别。比赛时鸣笛击鼓为号,左军队员先开球,互相颠球数次然后传给副队长,副队长颠数待球端正稳当,再传给队长,由队长将球踢向风流眼,过者为胜。右军得球亦如此。 结束时按过球的多少决定胜负,胜者有赏,负方受罚,队长要吃鞭子,脸上涂白粉。

再到后期,则出现了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,可见古人对蹴鞠的热爱程度极高。齐云社制定了《齐云社规》。其中有“十紧要”:踢球时要和气,要信实,要志诚,要行止,要温良,要朋友,要尊重,要谦 让,要礼法,要精神。“十禁戒”:戒多言,戒赌博,戒争斗,戒是非,戒傲慢,戒诡诈,戒猖狂,戒词讼,戒轻薄,戒酒色。

中国古代蹴鞠比赛

中国古代蹴鞠比赛

当时宋人谈到蹴鞠的价值,称赞“蹴鞠成功难尽言,消食健体得安眠。本来遵演神仙法,此妙千金不易传。”又说:“巧匠圆缝异样花,智轻体健实堪夸。能令公子精神爽,善诱王孙礼义加。”在宋代人看来,蹴鞠不但能令人健身、愉快,还有助于领悟礼义。

中国蹴鞠的没落

蹴鞠发展至明朝仍在广泛流行。《明史》上记载,拥兵三吴、称兵割据的吴王张士 诚的弟弟张士信,“每出师,不问军事,辄携樗蒲(一种赌具)、蹴鞠,拥妇女酣宴。”不过,此时的蹴鞠文化已经变了味儿,”女人和酒“被加入蹴鞠里,哪里还有宋代时期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儿呢!虽然欧洲杯也有美女(足球宝贝),但还是起着一种鼓励气势和给观众观赏性的意义在,是一种向上正能量。

欧洲杯里的足球宝贝

欧洲杯里的足球宝贝

所以,朱元璋看到这种情形,一心想整顿军风,于是称帝之后传下圣旨,严厉禁止军人蹴鞠。朱元璋的圣旨只能禁止军人,但并不能改变蹴鞠的娱乐性质,也不能禁止民间的蹴鞠活动,此时的蹴鞠更多地偏向了娱乐性和商业性。

到了清代,在史籍上有关足球活动的记载,就寥寥无几了。

在满族人一统天下的时期,他们将蹴鞠与滑冰结合起来,出现了“冰上蹴鞠”的运动形式,这种形式似乎和现今奥运项目”冰壶“相类似,而陆地蹴鞠则越发不被人们重视。

比如清初每年冬天在太液池(今北海)举行冰嬉典礼,“习劳行赏,以简武事而修国俗”。每年农历十月,“每旗照定数 各选善走冰者二百名,内务府预备冰鞋、行头、弓箭、球架”。冬至后九日,皇帝“驾幸瀛台等处,陈设冰嬉及较射天球等伎……”。冰嬉的内容还有冰上蹴鞠、打 滑挞、冰上杂戏、冰床(凌床)、速滑等。

清代中叶以后,随着西方现代足球的传入,中国传统的蹴鞠活动基本上被欧洲的现代足球所取代,正是在这种氛围之下,大家对欧洲杯的热情逐年不减,无论是会不会踢球的,总能在比赛中享受到乐趣,收获着感动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lishitu.com/zixun/101.html

小亲们,点击文章图片可以快速进行(翻页)切换哦~
下一篇

猜你喜欢

点击排行

分类索引

邪恶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