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挪威的森林》:参透东方禅意
作为外国文学的日本文学作品,有着她独特的地域性风格,虽然每个文字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日本性,但内在的人文气息缺参透着浓浓的古老的东方禅意。
今天一起走进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,一起看看日本作品带给世人的感动。
禅意:思考人生价值
《挪威的森林》讲述了一个大学一年级学生“渡边彻”与两位女子的恋爱故事,一个叫直子,一个叫绿子。
17岁的渡边在唯一的朋友木月自杀后,离开家乡到东京求学,却在木月死后一年的东京与木月的女友直子相遇并开始交往,交往的理由并非是两人互相欣赏,而是小说里的一句独白“我和直子共同拥有了木月的死亡。”于是两人的相处模式为经常自虐式的散步。
他们散步的场面在小说中有着细节性的描写:“我们两人漫无目标地在东京街头走来转去,上坡,过河,穿铁道口,只管走个没完。没有明确的目的,反正走路即可。仿佛举行某种拯救灵魂的宗教仪式一般。 这里似乎想通过漫无目的的行走来进行内心的救赎。而在二人相处的过程中,渡边也能感受到直子内心的不安。
禅意:思考人生价值
在这一阶段中,小说中的人物本应该享受着青春的美好,但是无力忘却好友木月的死,使得渡边和直子都无法给自己在周围世界中定位,他们的心灵一直停留在17 岁,停留在朋友自杀和死亡。死亡不仅俘获了木月,也俘获了渡边和直子,他们在这个阶段凡事都以死为轴心旋转不休。孤独寂寞沉重成为了这个时期的阴暗色调。
禅意:代价的偿还
到直子二十岁时两人发生了性关系,这里成为了故事发展的一个关键性转折。
次日后直子不告而别并住进了精神病疗养院“阿美寮”这其实是一个给内心迷茫的人一个逃避的场所,进来的人不会再想出去,他们把自己锁在里面。直子把自己的治疗看成是“偿还,是对成长代价的偿还。”在治疗期间可以看出她的心灵依旧停留在17岁,停留在那个木月自杀的时期。
可以说从那时起,直子便拒绝成长,她不想接触新事物,不想改变过去,不想成长,默默给自己生命划上了句号。她说,“我们不能不把欠世上的账偿还回去”。“偿还成长的艰辛。我们在应该支付代价的时候没有支付,那笔帐便转到了今天,正因为这个,木月才落得那个下场,我才关在这里。我和木月就像在无人岛上长大的光屁股孩子,肚子饿了吃香蕉,寂寞了就拥抱而眠。”
偿还,是对成长代价的偿还
禅意:探索人格的成熟
与渡边的相遇和相爱可以说是直子对外连接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,她企图通过渡边来跟多地与外界接触,但未能如愿。这个阶段里已经预示着故事的结局了。
渡边在疗养院看望直子期间还结识了直子的室友玲子,两人也是无话不说,感受不到那里是精神病人住的地方。而玲子的出现也正是作为渡边人生的一个潜在导向,引导他们恢复正常人生。
玲子说:“十九二十岁,对人格的成熟是至关重要的时期,如果在这一时期无谓地糟蹋自己,到老时就会觉得痛苦,这可是千真万确的。所以,要慎重的考虑清楚。你想要珍惜直子,也要珍惜自己。”玲子作为新介入的第三方将他们的人物关系看得尤为清楚,并给以他们积极的引导。
外界的力量始终有限,如何成长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我醒悟和自我行动。
十九二十岁,对人格的成熟是至关重要的时期
返回东京后,渡边彻遇见了可爱的绿子,生活再次发生了转折变化。
绿子是一个与直子完全不同性格的女生,活泼开朗,充满生气。可以说遇见绿子后,渡边开始怀疑被束缚在木月死的自己。“由于木月的死,我的不妨称之为青春期的一部分机能便永远彻底地丧失了。对此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和理解,至于它意味着什么,将导致何种结果,我却云里雾里道不明。”而正当渡边徘徊在两个女生之间时,直子自杀了。
禅意:生死永存相对
无法控制内心伤痛的渡边彻,便独自一人外出去寻找生死的问题,并重新体味到:“死并非生的对立面,而作为生的对立面一直永存着”。
故事的结局,是渡边独自出走寻找自我,在一个什么也不是的地方给绿子打的电话也意味着他开始直面现实,直面人生。
可以说这部作品主要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渡边成长的心灵历程,再现了现代人精神的困惑失落、无奈孤独忧郁与脆弱。这种现实性的描写会让读者觉得是在读自己,在叩问自己的心灵。
禅意:生死永存相对
这部长篇小说在形式上虽然到美国当代文学的影响,但在骨子里却透露出一股东方古老的禅意,内心最原始的部分得到疏导和释放。作品中的少年都会有烦恼迷茫,还有各种经历和尝试。正是这些经历让他们成长和成熟,让他们逐渐摸索出自己的成长之路,不变成生活的附庸者。
《挪威的森林》描写的人物事件归根到底都是对人生对成长的思考,并展示出作者的一种人生态度:直面并接受生活带来的一切。村上的作品就是这样,在简单的现实生活描述中阐述着自己的人生态度,也教会我们要直面人生,体味成长的酸甜苦辣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lishitu.com/zixun/103.html